上海出手了!网游IP保护从“打补丁”升级为“建系统”

说真的,这事儿就挺魔幻的。

前几天,上海那边搞了个大新闻,米哈游牵头,一堆游戏圈的头部公司,什么盛趣、莉莉丝、鹰角、叠纸都来了,再拉上几个协会和大学教授,宣布成立一个叫“上海市网络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共商机制”的东西。

听上去高大上,又是“共商”,又是“机制”,还是“全国首个”。

翻译成人话就是:游戏圈的复仇者联盟,组团了。

目标也很明确:从以前被人打了只能自己报警的“单点突破”,升级到大家拉个群,摇人一起上的“体系化治理”。

这事儿就有意思了。

为什么是现在?

为什么是上海?

为什么是这帮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大厂,开始突然这么在乎“知识产权”了?

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,所有故事的开头,如果不是为了搞钱,那就是为了防止别人搞自己的钱。

1. 以前的江湖,不讲武德

要理解今天这帮大佬为什么突然要“讲文明,树新风”,就得先看看他们当年是怎么“野蛮生长”的。

十几年前的中国游戏圈,那是什么地方?那不是伊甸园,那是哥谭市。

那时候的知识产权保护,约等于一张擦屁股都嫌硬的纸。

大家信奉的不是法律,是达尔文主义。

谁跑得快,谁代码扒得利索,谁就能活下来。

今天你“借鉴”我的UI,明天我“致敬”你的玩法,后天他把我们俩缝合一下,再加个VIP15,一个爆款就诞生了。

那时候打官司?

别闹了,打官司的时间,人家换皮手游都出到第三代了。

法律流程走完,黄花菜都凉了,玩家早就忘了你这茬。

所以,当时业内的潜规则就是,只要你不明着抄代码、不盗用美术素材,那就不算偷。

玩法的事,能叫偷吗?

那叫“微创新”。

整个行业就像一个巨大的菜市场,大家都在一个棚子底下卖菜,你瞅我这白菜长得好,明天你家地里就长出一模一样的。

我嫌你家萝卜水多,后天我家萝卜就更水。

谁也别说谁,闷声发财是第一要务。

那时候的游戏公司,法务部最大的作用可能不是打官司,而是评估自家产品“借鉴”的尺度,确保别浪得太过,被人一告一个准。

这是一种混乱的、野蛮的、但又充满活力的平衡。

2. 时代变了,小偷进化了

但现在,情况不一样了。

首先,当年在菜市场里卖白菜的小摊贩,如今都变成了跨国农业集团。

米哈游、莉莉丝这些公司,现在做的是全球的生意。

2024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185亿美金,同比增长13.39%。

这是什么概念?

这是真金白银,是能让华尔街都眼红的利润。

你辛辛苦苦花几个亿、几年时间,种出了一棵能下金蛋的摇钱树。结果呢?

以前的小偷,顶多是偷你几个金蛋拿去卖。

现在的“小偷”——或者说黑灰产,直接扛着电锯来你家,想把你的摇钱树连根拔起,拖回自己家后院。

从传统的外挂、私服,到更恶心的游戏泄密,侵权行为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。

外挂和私服,是寄生虫,吸你的血,但好歹还让你活着。

而游戏泄密,是直接往你心脏上捅刀子。

一个3A级投入的游戏,立项好几年,美术、剧情、玩法都是顶级机密。

结果版本还没上线,内鬼或者黑客直接把底裤都给你扒了,从角色模型到后续剧情,全给你透个干净。

玩家的期待感没了,社区的讨论节奏全乱了,你花几千万做的宣发,效果直接归零。

这已经不是小作坊级别的侵权了,这是有组织、有预谋、有技术、有渠道的“降维打击”。

当小偷都开始用上高科技的时候,你再用老办法去抓,那不叫维权,那叫行为艺术。

所以你看,为什么是大厂们急了?

因为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。

他们的投入最大,IP价值最高,被偷一下,损失的都是亿级别的。

小公司可能还在纠结下个月工资,他们已经在头疼下一个十亿美金的增长点在哪了。

这个时候,单打独斗已经没用了。

你米哈游法务部再牛,能24小时盯着全球的黑客吗?

你莉莉丝再有钱,能把所有做私服的都送进去吗?

不能。

所以,必须摇人。

3. “复联”的诞生,本质是商业

这个“共商机制”的成立,你别看新闻稿写得那么冠冕堂皇,又是“赋能发展”,又是“健康生态”。

(插一句,所有商业行为,一旦开始强调“生态”,那基本就是要划分地盘,制定规则了。

讲白了,这就是一场“武装游行”。

是游戏圈里最有钱、最有话语权的一帮“地主老财”,发现自家的粮仓老是被偷,于是联合起来,找到了官府(政府、司法机关),说:“我们出钱、出人、出信息,你们出权威、出政策、出编制,咱们一起把这帮盗贼给剿了,以后收上来的租子,大家好商量。”

这真的很重要。

我是说,把知识产权保护这件事,从单纯的法务问题,上升到产业战略问题,这事儿真的、真的很重要。

你看参与方都有谁?

米哈游、盛趣、叠纸、莉莉丝、鹰角……这几家公司,几乎代表了上海乃至中国游戏产业最能打的一批力量。

他们手里掌握着最多的原创IP,也拥有最强的法务和技术团队。

他们聚在一起,共享的不仅仅是维权经验,更是黑名单、侵权证据链、技术监控手段。

以前是你家被偷了,你报警;现在是你家刚出现小偷的影子,群里吼一嗓子,隔壁几家的保安(法务)和监控(技术)就全对过来了。

再加上检察院、知识产权研究会这些“官方认证”的力量,等于给这个“保安团”发了牌照,可以直接联动司法。

从民事索赔到刑事打击,火力直接拉满。

对于大厂来说,这是天大的好事。维权成本降低了,效率提高了,震慑力也指数级上升。

4. 那么,然后呢?

这个机制的成立,对行业来说,是好事吗?

短期来看,绝对是。

一个行业的成熟,标志之一就是建立起尊重规则、保护创新的秩序。

如果谁创新谁死,谁抄袭谁活,那这个行业最后只会剩下一堆垃圾。

把这些专业的“小偷”打掉,对所有认真做游戏的公司,都是一种保护。

但长期来看,这事儿也藏着一些隐忧。

当头部玩家联合起来制定规则时,他们会不会在打击盗版的同时,也顺手“误伤”那些有创意但暂时弱小的竞争者?

今天他们联合起来打击“恶意泄密”,明天会不会把“正常的游戏评测爆料”也定义成侵权?

“借鉴”和“抄袭”的边界,未来由谁来定义?

是由法官,还是由这个“共商机制”里的头部玩家?

这都是未知数。

这个联盟的成立,标志着中国游戏产业的“草莽时代”彻底结束了。

那个靠着小聪明和胆子大就能一夜暴富的窗口期,关上了。

未来,游戏行业的竞争,将不再仅仅是产品和运营的竞争,更是法务、资本和规则制定能力的全面竞争。

对于玩家来说,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少粗制滥造的换皮游戏,更稳定的游戏环境。

但同时,我们也可能会面临一个更加固化、由几个巨头说了算的行业格局。

当然,这都是后话了。

目前来看,上海这第一枪,打得挺响。

它至少表明了一个态度:大家别再装了,都把西装穿上,体面点。

游戏这门生意,已经大到不能再用“江湖规矩”来玩了。

是时候,上牌桌了。



下一篇:没有了